Lily DS 面试全记录|Digital Health + Health Economics + AI Compliance 多面挑战!

这场 Lily 的 Data Scientist 面试,真的是我经历过最“跨界”的一次。题目从临床实验设计一路杀到 Health Economics、AI 合规,再到少样本建模,每道题都像在考一个子领域的 mini project。

幸好我提前做过不少功课,而且这场面试也全程开了 Programhelp 的远程语音辅助,一有卡点就能迅速得到提醒,节奏完全不会乱。下面来详细复盘每一道题

Lily DS 面试全记录|Digital Health + Health Economics + AI Compliance 多面挑战!

一、数字治疗实验设计

面试官问:

“我们在做一个用于 2 型糖尿病管理的数字治疗 app,你会怎么设计一个实验,来评估它相较于标准治疗的效果?”

我第一反应是——这题不是传统那种 clinical trial,得考虑到 app 的使用行为、用户依从性这些数字干预的因素。

我脑海中有点乱,这时候 Programhelp 的语音提示直接提醒我一句:“先从 primary endpoint 开始!”
我立刻稳住节奏,说道:

“首先,我们不能只看 HbA1c 降低,我会加一些 patient engagement 的指标,比如活跃天数、模块完成率这种,衡量 app 实际有没有被用起来。”

“然后在实验设计上,我可能会考虑用 stepped-wedge design,一是因为 ethical(每个人最终都能拿到干预),二是数字产品有可能出现 network effect。”

“而且我觉得 real-world evidence 特别重要,毕竟在实验室里和现实生活里用 app 的方式差距会很大。”

追问来了:

“那如果用户在实验过程中用了其他 diabetes apps 呢?你怎么处理?”

这时候我脑子转不过来是用 ITT 还是 PP 分析,语音助攻直接说:“可以讲 IV approach!”
我顺着说:

“我们可以用 randomization 作为一个 instrument,做 instrumental variable approach,来估真实的 treatment effect。”

“也可以做 intention-to-treat 和 per-protocol 双分析,分别看策略 vs 真正使用的人群。”

面试官频频点头。

二、阿兹海默药物定价

面试官突然问:

“我们新药对阿兹海默患者 cognitive decline 有 30% 的改善。你会怎么建模一个 optimal pricing strategy,兼顾 payer 的付费意愿和市场进入?”

我一开始还以为要讲 ML modeling,正准备说 random forest 来着,结果语音提醒我:“别用模型!这是 health econ 问题,先讲 cost-effectiveness。”

我立刻调整:

“我们会先算 ICER,也就是 incremental cost-effectiveness ratio,看每单位健康提升对应的成本。”

“然后再做 budget impact model,站在 payer 角度模拟成本压力。”

我补了一句 Programhelp 教我的三角平衡句式:

“最后是三个目标之间的权衡:patient access(能用得上)、payer affordability(买得起)、还有 company 的 profitability(赚得到钱)。”

面试官继续问:

“那长期疗效的不确定性你怎么处理?”

我差点就只说 sensitivity analysis,好在语音提示让我加上了 Monte Carlo:

“可以做 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,比如 Monte Carlo simulation。还有 value of information analysis,看看有没有必要进一步收集长期数据。”

三、少样本疾病建模

这题面试官没有直接问得很明白,大概意思是——我们现在数据很少,是 rare disease 场景,你怎么建模?

我脑袋一时间空了,幸好语音提示直接丢了关键词:

  • “可以用 focal loss 函数来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。”
  • “也可以考虑用 GAN 生成合成样本。”
  • “更重要的是,这其实是个 few-shot learning 的问题。”

我就顺着这三点展开讲了一下实现方法,成功撑住了这一题。

四、AI 合规问题

面试官问:

“FDA 正在制定 AI/ML 在药物开发中的监管指南。你会怎么保证我们的模型既合规又能解释?”

我当时脑子里只想到 SHAP,但 Programhelp 提醒我:要从法规、解释性和验证机制三方面答。

于是我先说:

“在法规方面,我会参考 FDA 的 SaMD(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)指导文件,还有即将出台的 AI/ML model guidance。”

然后补充:

“模型解释性方面可以用 SHAP 看全局特征贡献,LIME 看局部解释,counterfactual explanations 提供直观理解。”

“如果是 deep learning 模型,也可以用 attention 机制或 gradient-based 方法。”

最后讲验证:

“模型验证要有 robust testing(不同人群),还要检测和缓解 bias,同时上线后要有 continuous monitoring 机制。”

追问来了:

“那你会怎么写模型的提交文档?”

这时我几乎都想说“我们平时没写过这么复杂的文档”,语音那边立马说了句:“Model development lifecycle!”

我立刻回:

“我会准备完整的开发生命周期文档,包括 data provenance、模型架构设计决策、验证结果,还有完整的 risk management plan。”

Lily 的面试是一场跨学科硬仗!

这场面试让我深刻意识到,医疗方向的 DS 不只是做模型,还得会实验设计、懂政策、算经济账、讲患者体验。

非常推荐正在准备 biotech、digital health、或 healthcare tech 岗位的同学认真 prep 这类题目。

而这次我能在多个瞬间及时接住追问、逻辑不掉链,真的靠的是 Programhelp 的语音助攻服务——每当我脑袋卡顿、思路发散,它都能用一句话帮我稳住结构、给出关键词,有效提醒我怎么作答、怎么展开,完全无痕、语速也刚刚好。

如果你也在冲类似岗位,留言一起交流 prep!也可以了解一下 Programhelp 的模拟面试和远程助攻服务,真的强推。

author avatar
jor jor
END
 0
Comment(尚無留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