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次是面试 Meta 的 DS 岗位,属于 Business Product 方向,面试官来自 WhatsApp 团队。这个方向偏产品分析,会更关注用户行为、增长策略、实验设计等内容,对 Product Sense 的理解要求比较高。整体流程分为两轮,一轮 Product Sense,一轮 Execution。今天分享的是其中的 Product Sense 电面经历,整场问得非常深入,有种“不是在刷题,而是在聊产品逻辑”的感觉。对分析思维、假设设立、实验方法都 push 得很深,中间还好有 programhelp 的语音提醒,不然几个点真可能断片。
面试概览|Product Sense 结构化套路题,但问得很深
模块 | 內容 |
---|---|
面试类型 | Meta Product Sense 电面 |
面试官背景 | WhatsApp 团队 DSA |
面试时长 | 45 分钟 |
面试重点 | 用户行为分析、数据驱动产品决策、实验设计逻辑 |
面试难度 | ⭐⭐⭐⭐(需要 strong product reasoning + 分析深度) |
面试过程|卡住 vs 助攻提醒 vs 顺利答出
第一问:你怎么看有没有 group call 的需求?
我一开始给了些 high level 的点,比如:
如果用户 a 经常分别和 b、c 打视频,那可能是 group 的替代行为;
如果这些 call 都发生在短时间内,就更说明他们需要 group call 功能;
但面试官马上追问:“你怎么定义短时间?是 5 分钟还是 30 分钟?有没有想过怎么建模?”
当时我卡了一下,脑子里一堆想法但理不清,好在 programhelp 那边及时提醒我可以用“滑动时间窗口 + 权重图”的方式来描述用户的群体结构。我立马接住,补充说可以:
- 构建一个 weighted network,以用户为节点,边的权重代表通话频率和时间接近度;
- 找出频繁重复出现的组合(比如使用 community detection);
面试官听完明显认可,还追问如果没有 network 工具可以怎么做,我接着说可以用 pair count + clustering 的方式近似也能判断群体需求。
第二问:如果可以拿到更多数据,你想要什么?
我说可以从两个角度扩展:
定性(Qualitative):用户 survey、feedback、focus group 讨论,看有没有呼声;
定量(Quantitative):比如是否这些用户是在一个 group chat 里出现、聊天记录、是否经常同步发起 call 等。
这个部分我准备得比较熟,答得算顺。
第三问:上线前怎么设计实验?上线后看什么指标?
这个部分他明确说“上线前的实验设计”。我 clarify 完之后说了:
用 A/B test,但要注意 randomization unit,可能需要做 clustering randomization,因为好友之间可能会有 spillover;
提到要控制 novelty effect,观察指标的时候看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+ business impact;
面试官继续追问:“你说的 clustering 怎么具体做?”这个地方我稍微卡了一下,想不清怎么表达,programhelp 那边提醒可以从地理位置入手做 clustering,我立马补上说可以按 region、或 group chat 活跃程度进行 cluster 分组。
面试没头绪,不要再死撑
总体来说,这轮 Product Sense 面试没有标准答案,但一定要讲得出:
为什么这么看;
怎么通过数据验证;
是否 scalable;
存在哪些局限。
中间几次卡顿,幸好有 programhelp 的远程语音辅助,能及时帮我理清逻辑,特别是在解释复杂方法(比如 clustering randomization)时,语音提醒真的很关键!
如果你也在准备 Meta / Stripe / Pinterest / TikTok 等产品分析岗,别只刷题,要练 思考 + 拆解 + 实验设计 的逻辑。需要OA代写,面试助攻欢迎来找 programhelp!